快速三必中的十大规律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快速三必中的十大规律 > 新闻动态 > 王勃十首经典压卷之作:除了《滕王阁序》,竟还有这么多惊艳时光的巅峰之作!

王勃十首经典压卷之作:除了《滕王阁序》,竟还有这么多惊艳时光的巅峰之作!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1:55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如果说《滕王阁序》是王勃掷向文学星空的璀璨流星,照亮了初唐的苍穹,那么文中这些其他经典之作,便是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隐秘星辰,同样闪耀着惊世才华。他的送别诗含蓄深情,边塞诗豪迈苍凉,咏物诗哲思隽永,每一首都藏着超越时代的惊艳。当世人沉醉于“落霞与孤鹜齐飞”的壮美时,却不知他的山水诗、应制诗早已将盛唐气象提前预演。翻开这十首压卷之作,方知何为“天才的余响,时代的先声”。

图片

1

送杜少府之任蜀州

王勃〔唐代〕

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

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
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

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

王勃此诗是初唐送别诗的典范之作,是王勃在长安为即将赴蜀州任县尉的杜姓友人饯行时所作。首联以“城阙辅三秦”的雄浑气象点明长安,再以“风烟望五津”的朦胧之境遥指蜀地,一实一虚间暗含送别深情。颔联“同是宦游人”以共鸣消解离愁,道出宦海沉浮的共同境遇。颈联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以超然笔力突破时空阻隔,将友情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共鸣,成为千古名句。尾联劝友人勿效小儿女泪洒衣襟,尽显豁达胸襟。全诗一扫六朝绮丽之风,以质朴雄浑的语言传递出昂扬的时代精神。

图片

图片

2

山中

王勃〔唐代〕

长江悲已滞,万里念将归。

况属高风晚,山山黄叶飞。

王勃此诗约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(672),彼时他因《檄英王鸡》文被逐长安,漫游巴蜀。此诗以寥寥二十字,将羁旅之愁与秋景之萧瑟熔铸一体。首句“长江悲已滞”以移情手法,赋予江水以滞重之悲,实则暗喻诗人漂泊之苦;次句“万里念将归”直抒胸臆,点破归乡之愿与路途之遥的矛盾。后两句“况属高风晚,山山黄叶飞”以秋风扫叶之景,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孤寂心境。全诗情景交融,前两句以江水起兴,后两句以黄叶结情,将仕途困顿的苦闷与故土深切的思念,凝练为苍凉浑壮的意境,堪称初唐五绝的典范之作。

图片

图片

3

蜀中九日

王勃〔唐代〕

九月九日望乡台,他席他乡送客杯。

人情已厌南中苦,鸿雁那从北地来。

王勃此诗作于咸亨元年(670年)重阳节,时客居西蜀的诗人登玄武山遥望故乡,恰逢友人送别,触景生情,遂成此篇。首句“九月九日望乡台”直点时令与登高望乡之举,暗合重阳思亲传统;次句“他席他乡送客杯”以“他席”与“他乡”叠用,既点明身处异乡送客的孤独,又以“送客杯”的宴饮场景反衬内心凄凉。后两句“人情已厌南中苦,鸿雁那从北地来”直抒胸臆,借反问北飞鸿雁反衬自身困顿——大雁尚能南迁北返,而诗人却滞留南中,归乡无期。此问看似无理,实则以物喻人,将思乡之苦推向极致,成为千古名句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以四句写尽羁旅愁思,突破唐初宫廷绝句小格局,开“寓情于景”先河。

图片

图片

4

别薛华

王勃〔唐代〕

送送多穷路,遑遑独问津。

悲凉千里道,凄断百年身。

心事同漂泊,生涯共苦辛。

无论去与住,俱是梦中人。

王勃《别薛华》约作于唐高宗乾封年间,此时他因私杀官奴案被革职,南下交趾探父途中与友人薛华作别。诗开篇“送送多穷路,遑遑独问津”,以叠词“送送”“遑遑”强化离别的不舍与友人前路的迷茫,“穷路”暗喻人生坎坷。颔联“悲凉千里道,凄断百年身”直抒胸臆,将空间之遥与时间之久交织,道尽漂泊之苦。颈联“心事同漂泊,生涯共苦辛”以“同”“共”二字凸显知己相惜。尾联“无论去与住,俱是梦中人”更进一层,以“梦中人”收束,将现实离别升华为精神共鸣,悲凉中见超脱,尽显初唐才子特有的沉郁与旷达。

图片

图片

5

咏风

王勃〔唐代〕

肃肃凉风生,加我林壑清。

驱烟寻涧户,卷雾出山楹。

去来固无迹,动息如有情。

日落山水静,为君起松声。

王勃此诗借咏风以寄情志。开篇“肃肃凉风生,加我林壑清”,以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主动施惠的姿态,写其拂过林壑带来清凉。颔联“驱烟寻涧户,卷雾出山楹”,细致描绘风驱散烟雾、揭开山居的动态,尽显灵动。颈联“去来固无迹,动息如有情”,由实转虚,赞风来去无痕却似含深情。尾联“日落山水静,为君起松声”,以静衬动,在万籁俱寂时,风又为“君”奏响松涛,将风之有情推向高潮,实则暗含诗人虽处逆境仍愿有为于世的心志。

图片

图片

6

落花落

王勃〔唐代〕

落花落,落花纷漠漠。

绿叶青跗映丹萼,与君裴回上金阁。

影拂妆阶玳瑁筵,香飘舞馆茱萸幕。

落花飞,燎乱入中帷。

落花春正满,春人归不归。

落花度,氛氲绕高树。

落花春已繁,春人春不顾。

绮阁青台静且闲,罗袂红巾复往还。

盛年不再得,高枝难重攀。

试复旦游落花里,暮宿落花间。

与君落花院,台上起双鬟。

王勃22岁时,因为“擅杀官奴”被判了死罪。王勃的父亲被牵连,贬官至交趾令。逢大赦王勃免了死罪。于是他猛然明白了光阴,明白了落花,便有了这首落花之作。诗开篇以“落花落,落花纷漠漠”起兴,营造出落花纷扬的凄美之景。接着描绘落花与绿叶丹萼相互映衬,在金阁、妆阶、舞馆等华丽场景中飘飞,尽显繁丽。然而,春景虽盛,却引发“春人归不归”的疑问,流露对离人的思念。随后以“盛年不再得,高枝难重攀”直抒胸臆,感叹青春易逝、机遇难再。最后写反复游于落花间,与佳人相伴,在落花美景中,蕴含着对美好易逝的无奈与怅惘,尽显初唐才子的敏感与哀愁。

图片

图片

7

秋夜长

王勃〔唐代〕

秋夜长,殊未央,月明白露澄清光,层城绮阁遥相望。

遥相望,川无梁,北风受节南雁翔,崇兰委质时菊芳。

鸣环曳履出长廊,为君秋夜捣衣裳。

纤罗对凤凰,丹绮双鸳鸯,调砧乱杵思自伤。

思自伤,征夫万里戍他乡。鹤关音信断,龙门道路长。

君在天一方,寒衣徒自香。

王勃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早年应举入仕之前,借秋夜之景抒思妇念远之情。开篇“秋夜长,殊未央”以长夜漫漫起兴,渲染孤寂氛围,月明露清、层城绮阁之景,更添清冷。遥望无梁之川、南翔之雁,暗喻阻隔难通。“崇兰”“时菊”既点明时令,又以芳草自比,暗示自身美好却无人赏。后半部分聚焦思妇捣衣场景,精美的罗绮与“思自伤”形成反差,凸显内心哀愁。结尾“寒衣徒自香”,以寒衣寄情不得回应作结,将思妇的牵挂、担忧与无奈抒发得深沉动人,尽显初唐诗歌的细腻情致。

图片

图片

8

春庄

王勃〔唐代〕

山中兰叶径,城外李桃园。

岂知人事静,不觉鸟声喧。

王勃此诗以清新笔触勾勒出春日山居的静谧之境。首联“山中兰叶径,城外李桃园”对仗工整,以“兰叶径”的幽雅与“李桃园”的明艳形成视觉对比,暗合山野与城郊的不同气息。后两句“岂知人事静,不觉鸟声喧”笔锋一转,以“岂知”点破心境——当人真正沉浸于自然之静时,连鸟鸣也成了和谐的一部分,而非喧闹。此诗既展现王勃对山水田园的敏锐感知,也透露出他早年对远离尘嚣、物我两忘境界的向往,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,尽显初唐才子的灵性与哲思。

图片

图片

9

郊园即事

王勃〔唐代〕

烟霞春旦赏,松竹故年心。

断山疑画障,悬溜泻鸣琴。

草遍南亭合,花开北院深。

闲居饶酒赋,随兴欲抽簪。

王勃此诗当作于任沛王府修撰时,大约为总章元年(668)前后。春日里,诗人外出游赏郊外的园林并创作了此诗,借描绘郊园春景抒发隐逸之志。首联“烟霞春旦赏,松竹故年心”,以“烟霞”点明春日赏景之趣,“松竹”暗喻高洁志向,流露出对往昔情怀的坚守。颔联“断山疑画障,悬溜泻鸣琴”,将山峦比作画屏,瀑布声比作琴音,视听结合,尽显自然之妙。颈联“草遍南亭合,花开北院深”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郊园的繁茂与幽深。尾联“闲居饶酒赋,随兴欲抽簪”,直抒胸臆,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满足,甚至萌生弃官归隐之念,尽显初唐才子的率真与洒脱。

图片

图片

10

麻平晚行

王勃〔唐代〕

百年怀土望,千里倦游情。

高低寻戍道,远近听泉声。

涧叶才分色,山花不辨名。

羁心何处尽,风急暮猿清。

这首诗是王勃二十岁时被废职入蜀后所作,借暮色山行之景抒发浓重乡愁。首联“百年怀土望,千里倦游情”以时空交织的笔法,道尽游子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长久漂泊的疲惫。颔联“高低寻戍道,远近听泉声”,通过“寻”与“听”的动作,将视觉的迷茫与听觉的敏锐结合,凸显行路之艰与心境之寂。颈联“涧叶才分色,山花不辨名”以细腻观察,写暮色中景物模糊,暗喻自身前途未卜。尾联“羁心何处尽,风急暮猿清”以景结情,风声猿啼交织,将羁旅之愁推向高潮,余韵悠长,尽显初唐诗歌的沉郁之美。

图片
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快速三必中的十大规律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